- 剀切
-
(剴切, 剀切)
1.懇切規諫。
《漢書‧賈鄒牧路傳贊》“ 賈山 自下劘上”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: “劘謂剴切之也。”《新唐書‧儒學傳上‧孔穎達》: “後太子稍不法, 穎達 爭不已, 乳夫人曰: ‘太子既長, 不宜數面折之。 ’對曰: ‘蒙國厚恩, 雖死不恨。 ’剴切愈至。”宋 王明清 《揮麈前錄》卷二: “﹝ 雍孝聞 ﹞前此屢上封事剴切, 九重固已默識其名。”2.切實, 懇切;切中事理。《新唐書‧魏徵傳》: “ 徵 亦自以不世遇, 乃展盡底薀無所隱, 凡二百餘奏, 無不剴切當帝心者。”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‧景定行公田》: “ 徐經孫 一疏, 力陳買田之害, 言多剴切, 竟不付外。”明 歸有光 《少傅陳公六十壽詩序》: “至於條列天下之事, 詳明剴切, 可施於世。”清 《今世說‧文學》: “﹝ 黃永一 ﹞孝友深摯, 交情剴切。”沙汀 《困獸記》十三: “關於奶媽的事, 吳楣 已經托過她好久了。 然而, 雖是說得那麼剴切, 她卻並沒有立刻催過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